一、实习概况 1、 实习活动: APEC 2012 SME Summit—Chengmai亚太经合组织2012中小企业峰会(海南澄迈) 2、 实习内容 翻译助理(需要一定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随传能力,文秘管理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3、 工作职责 搜集材料,准备背景知识和专有名词,为同声传译员提供其他相关支持,参与会议,学习同声传译技巧,与与会嘉宾沟通,收集客户反馈,与发言嘉宾交流,拓展人脉。
 (结识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主席Juan Francisco Raffo先生)
二、实习心得和教训总结 1、 实习前准备 1) 信息收集 在参加实习活动前,要注意收集好交通食宿、会议内容、信息与技巧准备三方面信息。 第一后勤准备可以减少实习时交通食宿问题对工作的延误和影响。 第二可以为同声传译员减少现场翻译的压力,当时在实现前由于官方信息发布较迟,而且本不够自信,没有将搜集的资料整理成书面内容传递给老师,比较遗憾,因为有三场会议(尤其是话题型讨论会议)的主题基本都涉及了原本搜寻的资料里的相当大的内容,如果能够运用起来不仅能够使翻译更为流畅和专业化,也能使我们在聆听会议的过程中得到更多启发。 第三在会议前,做了一些国际贸易的知识和谈判技巧的准备,但其实对会议工作助益不大,说明对APEC的会议的精髓还是不够了解,APEC作为一个高端经济合作会议,不仅与主办国家和地区存在很深的联系,而且更多进行的是策略层面的讨论,如果下次参加这种类型的会议,必须要在信息、人力资源信息、技巧上把握得更为精准一些。
 (亲临APEC会场,踏上我的突破之路)
2) 携带东西准备 这一类型的会议,作为翻译助理,其实要携带不少记录和资料,下次如再参与这类活动,要携带较为正式的箱包或者楔包,能够配备较为齐全的东西,防止遗漏 正装是必备,虽然主办方不要求穿正装,但是会在整体效果、心理状态、以以及嘉宾印象上都有加分。另外女生还是要配备一套正式的裙装,但无需配备过高的高跟鞋,不利于活动。 2、 会议前准备 1)正如第一部分所说,虽然大多数同声传译员对我们实习生的翻译准备工作没有明确要求,但是我们在信息准备上应该精益求精,想人之所想,尽量尽善尽美,将资料正式化、书面化、集约化地利用起来。 2)文书类资料应该完整地筹备,在出发前要确定好文书的数量,考虑到现场的需要,不要到数量不足时才去打印。 3)第一天会议要提前确认设备的完好,往往主办方会忽略同声传译设备使用方法的宣传,我们要及时帮助与会嘉宾取得相关设备,创造良好的客户体验。 3、 会议进行中 1)总体的心得总结: a) 吐言贵珠玉,落笔回风霜。 要抓住一切机会训练和体验,高端会议往往是高端思想的碰撞,产业的最新知识和观点往往会在这时出现一个迸发,跟随嘉宾的演讲进行试译,一方面可以锻炼翻译的技能,当场学习行业背景知识,则更是难得的教育体验。无论是口头上的训练,还是笔记,会后再回味,会有意外之喜。 b) 宁知草间人,腰下佩龙泉。 世人常说,机会往往留给有准备的人。我常常发现,人生中的经历往往都是一期一遇的逆旅,不可回转,没有重复,在这次的活动中,很多的人原本和你没有交集,但是如果具备一两个闪光点,你说不定也会和某一个原本和你擦肩而过的机会产生交汇,你无法忘记这一个经历或者说记忆,对方也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机会,这也许就是柴静说的“生存感”的体验。 c) 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梦想是简单的,可要摘取梦想需要一个力举千斤的手臂。无论参加任何活动,我都往往感到源源不竭的动力,因为总是觉得可以做的事情太多,可以优化的地方太多,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在实习中,不仅要善于观察和聆听,也要善于自省,这次实习中我发现了自身很多的不足,发现了更多我可以去花时间学习和研究的领域和思想,这对我来说是最大的礼物,最大的收获!
 (能在现场做同传上机模拟练习,高兴激动兴奋!)
2)具体心得和总结 第一场会议:实业的出路 ①工作体会 第一天是会议的开始,也是嘉宾出席率最高的开始。 作为实习助理,这一天要提前到达会场确认设备的完好。并且下一次如果参加这类会议要提前带备资料,在会场等待,如果遇到外宾要提示他们领取同传设备。 ②会议体会 会议主题包括:1实业是否真正空心化?如何化解实业之困?2重振实业精神,如何让实业安心赚钱,出路在哪里 3 转型的瓶颈如何突破?如何在创新中升级? 启示:政府在引导产业改革和实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实业家精神本身的助力作用;转型的风险与取舍。 ③同传体会 根据客户的反馈,王老师平稳的语调、稳定的语速和柔和的声音具有很好的聆听体验,用词也比较精准和专业。 部分发言人过于dominating,或者缺少专业证据和数据的支持,或者缺少和场下的互动,自己在演讲时一定要注意避免。
 (与马来西亚代表团交流并合影)
第二场会议:海外市场与中国标签 ①会议议题 中国制造不仅仅靠价廉物美,在成本优势逐渐丧失的形势下,如何赢得市场并创造品牌?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本土化的战略的挑战是什么? 中国企业家群体何时真正进入国际舞台? ②会议体会 部分嘉宾语速非常快,如果进行翻译工作,平时要根据不同语速做集中的训练。中国企业进入海外市场要慎之又慎,在聆听嘉宾的发言过程中,我发现很多中国企业主或者企业高层其实对全球化了解不多,他们往往低估了风险,程序和战略设计上远低于国际水平,对国外商业环境不够了解,企业本身的人力资源构成就不能够应付国际化的挑战。以后的职业可以在这方面进行发展,对他们进行支持。
第三场会议:物流业的下一局 ①会议议题 物流业作为融合运输、仓储、货代和信息化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当前的喜和忧是什么? 更多民间投资的进入,将对物流业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区域物流(如物流区、物流带)对如何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在快递市场加速洗牌的今天,会面临哪些更严峻的挑战? ②工作体会 物流业相当多的专业词汇,在商务英语领域有很多专有的名词,一些直译不够准确,会引起歧义。以后如有涉及该领域的活动,要提前做好准备。 物流业在当今电商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具有很好的前景,但我国的技术水平远远低于国际水平,人力管理和网络组织理论在实业中很缺失。与会嘉宾中的王希达先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专业化的企业立足点,而不是大而化之过于拉长的企业经营线,与现在很多物流企业不同。我觉得国内很多的物流业还没有一个危机意识——就是很有可能物流业的最终格局会形成寡头垄断或者是独家垄断+壁龛市场小企业的状况,谁会被吃掉还很难说。
第四场会议:社会化媒体,企业新营销 ①会议议题 社会化媒体的崛起会对舆论生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企业的公关营销传媒面对新的形势该如何沟通用户塑造品牌?企业的领导人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定义自己的形象?在快递市场加速洗牌的今天,会面临哪些更严峻的挑战? ②工作体会 社会化媒体是非常新的话题,与经济领域的结合则更是新词汇的迸发地,翻译前虽然不需要了解专有名词,但是需要对社会背景有个较好的把握。 营销、社会化这样的性质的核心就是反应的快捷,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企业需要对年轻消费者和未来的消费趋向有一个明确的把握,要学会制造热点,如果不行,就要利用热点,PR目前的高层大多留学归来,据我了解,以留法居多,但是对本土文化和消费者心理的把握还是稍微滞后,并且反应上不够快,在这一块,中国的PR估计是要向与我们关系微妙又社会背景相似性较高的日本学习。
第五场会议:app经济——由于它与另一场平行论坛同时进行,我在另一会场,所以没有能参加到这场会议。
第六场会议——海洋的未来 ①会议议题 如何利用海洋资源成就海洋经济?“蓝色经济”将在未来经济发展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国际旅游岛如何打造自己的“蓝色经济圈”? ②工作体会 这场会议由于专业性较强,所以翻译难度较大,像这一类会议,要到发言稿或者能够了解到嘉宾比较感兴趣的谈话话题能够很大程度上减轻工作的压力,下次实习中要注意。 这本来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但是由于嘉宾的选择和嘉宾本身的讨论,实用性不够强,很多很关键的热点都没有体现。如果对国际法及海洋纠纷问题上国际法庭态度的变化、资源划分与占有的新策略、旅游岛的资源保护与保护性开发等问题进行探讨,将更有意义。
第七场会议——创新,你得不一样 ①会议议题 创新,你得不一样,苹果的创新是对此的最好诠释。如何做到与众不同的创新?如何提供一个创新的资本土壤,培育出一支创新团队?如何让创新成为一种文化? ②工作体会 这场嘉宾演讲速度很快,译员老师压力一定很大,不过好在专业词汇不多。 这场演讲如果放在电视上,会是一部不错的节目,很直言,很多敏感点,但是如果放在APEC背景下,则过于随意,很多嘉宾其实专业知识很丰富,在既有背景不可能改变的情况下,探讨打破背景有点过于天方夜谭,从微观制度和技术上探讨,可以产生更多有意义的论点。
第八场会议——跨国公司专场:全世界一起做产品 ①会议议题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合作与协同不可逆转,价值体现在哪里?跨国公司拥有强大的产业链和完善的供应链,中小企业如何加入并实现自我提升? 在本土化创新与细分市场中将创造哪些商业机会? ②工作体会 这场会议的嘉宾讲话速度没有出现特别快速的,压力也比较小。 这场会议很多观点非常有意义,很多信息也非常利好于中小企业,不得不说,虽然渣打刚刚在美国遭遇了丑闻,但是在亚洲市场,这个公司的表现仍然很优异,未来在大陆相信渣打大有可为。 由于之后的会议上翻译工作的心得基本都是我个人对会议议题的一些笔记和思考,所以不再在实习报告中进行赘述
 (任务圆满完成,实习小组成员合影留念)
三、实习结语 这次能够参加APEC2012 SMEs Summit,非常感谢策马翻译给我这个机会。 这次高端的会议,我亲身体验到了同声传译这个职业本身的魅力,也体会到实际工作中许许多多细节和挑战。会议中,充满先导性的信息暗示着产业和经济大环境一些重要的变化,新奇和专业的观点照亮了经济领域广泛又令人迷惑的天空。 在实习中,我得到了策马的老师的指导,得到了策马管理层对我工作上的犀利的建议和针对性很强的指引,收获颇丰。 在会场,或不期而遇,或出乎意料,或因有所努力,我见识了很多的企业高层人士,并和其中的一些保持着友好的联系,得到了他们在学术上的一些支持和指导,我感到非常地惊喜和荣幸。 再次感谢策马给我的机会!总之,还是那句话,书不尽意,愿闻捷音!祝策马越来越成功! |